高雄區慈青學長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2018薰法香

2 posters

1頁(共5頁) 1, 2, 3, 4, 5  下一步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chief 周二 2月 27, 2018 4:33 pm

20180226
靜思妙蓮華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R7DBV3ZHY&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

嫺- 我覺得那種[觀想],看到裊裊的煙,像是雲,看到雲。想到諸佛菩薩來會集。是很不容易的。
這對我來說是很好的提醒,要能隨時都這般正向的看待每一個景象。
還有上人說宇宙大覺者,從十方來會集,向這顆地球而來,希望這個地球在宇宙間受諸佛菩薩所護念。我也覺得那個景象很美,我們在聞法精進的過程,應該也是這樣,受諸佛菩薩所護念。
以前我一直覺得修行這條路其實很個人,很孤單,但今天突然發現自己錯了說,是身邊都有很多佛形影相隨。-->充滿力量。

瑄- 感覺今天的keyword是『虔誠』,出現了非常多次。想要以法譬如水洗心地,就要以最虔誠的心供養佛供養法(法華蓮華經)並圓滿最上乘,唯有身心都投入才能日日與諸佛菩薩相會。這跟生活中的事其實也一樣,要想要做到最上乘,唯有很完全地投入才能做得到。所以想要得道,就要先有最虔誠的心。以前覺得投竹筒發願,比較像口說好話,每日好念的步驟,但最近愈來愈覺得誠心,是真的可以傳達出去,到十方遍屆,上達諸佛聽。那份發願的心,不一樣了。

琿- 今天聽到本跡開二門,法喻談真秘...諸權小這段有感,佛陀集42年的權教,開始跟我們說真實法,然後說這些法,過去 現在 未來都一樣,都在生活中,都在生命中,所以可以讓很多根基弱的人也能懂,端看我們自己願不願接受~
我突然想到亦亘,年紀雖然小,但他體會很深(根基++),來提醒我(諸權小),人事間太多複雜,該回來聽真實法,應生活應生命的一些法...
真的要不輕未學,感恩~我還是每天盡量起來接受一下好了...不然會忘

亘- 「普使諸權小」,「悉證佛菩提,」
使令「諸權小」,哪怕是根機很劣弱的,也能夠接受,全都能夠來證菩薩,這就是我們大家要發願,要回向,要皈依,所以希望我們的身心,能夠皈依在諸佛菩薩的海會中,我們能脫離這個生死得失的心,這就是我們大家要以虔誠的心,每天的禮拜,必定要有這種虔誠的心準備,這樣才能與諸佛菩薩會合,這個心靈才能很貼切起來。
分享:曾聽過一位分享者分享 上人其實就像老師 老師要說的讓學生聽不懂 太容易了 因為它比你厲害太多 但要說到學生懂 卻非常困難 要下很多功夫 學生可能還是聽不懂 不理你 甚至毀謗你 說你教的他都會了 或是根本不願意認真學習
回想聞法的經驗裡 上人都會用很簡單的故事來把佛法融入進去 就是希望不管根基比較好還是比較差的人 都聽得懂佛法 這樣也是在消除分別心 與長養慈悲心 會去考慮到每一個人的根性 就不會分別他是不是自己喜歡的 希望人人都能成佛 自然人人沒有差別 現在才了解 為甚麼上人可以做到普天三無 以前我都會覺得很難 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習氣 我也有我自己的習氣 與別人相處 往往都會有摩擦 甚至升起我曼心 五毒的心  都是因為沒有做到上人的不分別
很喜歡上人所說的最後兩句話:「我們應該每天,都是很虔誠的心,將所有周圍的人都當作,香雲海會諸佛菩薩,這樣來尊重。
相信這分虔誠的心,若能時時培養起來,日日都是我們新的心地,日日是與諸佛菩薩接近的時刻」


chief 在 周二 3月 13, 2018 2:18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chief
chief
大菩薩
大菩薩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20180227

發表 由 chief 周二 2月 27, 2018 4:34 pm

【靜思妙蓮華】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bdx3b64-w&index=2&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
嫺:上人說,[虔誠禮佛,心若誠則靈。這是一種虔誠,我們若虔誠,不只是心力,這個虔誠的念,能夠上達諸佛菩薩聽,也能遍三千世界,看我們的心,這種虔誠的力量到什麼程度。]這和我們做任何事也是一樣,我們能用多少心力,多深刻的願力,有多大的誠意,來完成我們想要做的事情。上人提到的女子,他不只是那一刻發了願,那一次很虔誠的禮拜,更是日日堅持著。所以,我們要晨起要聞法也是這樣。(突然發現我家這裡也有鳥叫聲~~)
上人也說到道場,[每一個時刻,都是諸佛菩薩光臨,在我們的道場周圍,所以我們要很虔誠,這樣來稽首,]j我們每一次活動也應做如是的觀想。大家都是來護道場的菩薩。我們每日晨啟薰法,雖然我們不在同一空間,但如果都是一念虔誠,也都同步回歸了法華會靈山會上,剛剛當下就覺得非常感恩有大家。(虔誠一拜)
最後上人所說,我們一輩子不是只死一次,也很震撼。要讓生滅的念,變成永恆,就能超越生死。我也要懺悔,其實我昨天晚上聽一次晨語,今天早上本來也想再聽一次,結果鬧鐘響時,就覺得爬不起來,一個念頭想說,反正有聽過了,才短短一天,就無法堅持這樣的願,也是很可惜。就是不夠虔誠.....
最後最後,今天的目標: [訓練好我們這念心,對人、對事,對任何一個境界,我們要用我們無私清淨的心,來對待一切。
我們在念佛、拜佛,也是清淨無私的心念,這叫做虔誠。]

愷:時時護住我們的這一念心,只要懈怠,就容易起惡念。平時我們常常在祈願,但往往都不靈,因為我們沒有用虔誠的心、沒有帶著清淨無私的心來祈願,因此心若不誠則不靈。其實只要足夠虔誠,我們的願、我們的心是可以上達諸佛菩薩聽的,而這份清淨無私的慈悲也可以護念。
像每次在祈禱的時候,不是只是唱誦祈禱詞、一種祈求天下無災難的形式而已,而是虔誠祈願天下苦難人能脫離苦難,相信只要我們的新夠虔誠,這份念也能化為力量而實現。
除了禮佛、讀經外,我覺得將慈悲化為行動也是很重要,慈青會歌裡的"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腳走好路"正是將我們虔誠的心念實現的方式,缺一不可。

亘:法華經是一字一拜 每一次的開頭都是一心頂禮
一心就是用最虔誠恭敬的心 來參加、禮拜法華經 想想我們現在能聽聞上人說法 能聽聞法華經 無不都是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因緣合和 只要缺少一種 或許今天我們就沒有機會共聚一堂精進 所以對三寶的恭敬可以到什麼程度 是值得我們好好省思的 有沒有無時無刻對三寶懷著一顆恭敬心 還是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呢?
一開始參加早課 我都只是跟著唸 後來嘗試著慢慢去思考其中的意涵 學習觀想 身邊就是諸佛菩薩在守護 虔誠之心自然會生起 也會更活在當下 因為虔誠需要專心一志
頂禮 頂禮的姿態都是把自己縮到最小 我們人人都要在佛法僧前有一顆謙卑的心 每一次的翻掌 就是在承接佛足 承接佛陀的智慧 久而久之 不只對佛菩薩謙卑 對人人都能謙卑 上人教我們要縮小自己放大別人 也是希望我們能學謙卑 不要被驕傲的心所佔據 想想也是 宇宙十方 遍虛空 盡法界 自己何德何能生在地球 又有幸得人生 聞佛法 遇明師 難道還不感恩嗎 還不謙卑嗎 自己的力量和其渺小 故要有三寶的幫助 那更應該用一顆虔誠恭敬的心 來禮敬諸佛菩薩與妙法 才會懂得珍惜 自己能有聽聞佛法的福氣
我覺得目前要我做到守護「每一念」心 還是有點難度 但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 要心想好意 發好願 要顧好自己那一念心 我有發現 一段時間以後 惡念、雜念真的會愈來愈少 心裡都是不斷接受善的能量 善知識 自然很難再被壞的無名雜念所覆蓋 總有一天 我相信真的可以做到每一念!虔誠!
這是我的想法

瑄:對今天提到的這段很有感觸:
生滅的念,我們應該變為永恆,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如此就能「超生死海」。
所以不只是一輩子幾十歲或是百歲,自然的法則這樣過去,不是,我們現在要說的,是我們的心心念念生滅;常常對大家說,心理四相,生、住、異、滅,這都是在我們的內心,起生好念,滅好念,一個好念生起,很快就滅掉。
所以我們發願,不能堅持到底,就是因為我們發的好願,很快意志不能堅持下去,很快就轉變掉,那就是懈怠,惡念就生起了,這也是在生滅中。
所以我們應該要記得,先把我們現在的心念變成永恆,我們能超越生滅的念頭,這就是我們真的要去透徹了解,要堅持修行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很虔誠來頂禮。
其實一直以來想的是隨順因緣,抱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有這個,誰能說下一個不會更好?一直是遇到順心的就做,提升心靈的成長,但沒有真正在修行。感恩這個讓自己可以將心念超越生滅變成永恆的機會,真正去體悟志玄虛漠,守之不動。
另外小小跟大家分享:承擔花蓮區幹訓協調的那一年,某天營隊的早上,天空中祥雲朵朵,朝霞滿天,真的跟自己想像中菩薩雲來集的畫面很類似。那時的自己內心讚嘆的同時,只暗暗歡喜著這次營隊會很順利。 上人說在小木屋時一念虔誠,法喜充滿,感受到明亮柔和的如八月十五月亮的光,之後禮拜時就會想到那個境界。自己之後的每一天早上應該就會有如此朝霞滿天的境吧。跟蘇嫻姊一樣,感恩大家一同齊聚在靈山會上。

琿:今天上人也是提到虔誠的重要,用故事特別讓我們理解虔誠的境界,發願一念虔誠皆有功德,但因為人心四相生住異滅,很容易發了好願,又很快忘了。
發現我自己也是一樣,遇事懺悔後明明發了好願,但若周圍沒經常在好的境界,也常因為人事煩惱忘了顧好自己心,我想我根基還是弱了點 哈,就算可能沒辦法時時觀想好的境界,應該也要效法故事中女兒的精神,每天讓自己親近好境界(聽晨語),然後投竹筒,回想自己發的好願。
感恩~


chief 在 周二 3月 13, 2018 2:19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chief
chief
大菩薩
大菩薩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四 3月 01, 2018 11:36 am

28/2/2018(三)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6Hjt6W3NU&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3

愷:慧命若要增長,需要先增長我們的智慧,智慧滋潤佛法,慧命才會增長。我覺得智慧的增長在於多思考,而思考要從本質開始思考,智慧才會開啟。
佛法正是佛陀看透了很多事物的本質,包括生命的真理與奧秘,才得到的智慧精要,而我們很幸運有佛陀的經典讓我們可以更快去了解很多的本質。
雖然有佛陀的經典可讀,但修行在個人,所以不只是聞法,還要時時精進聞法,更要透過聞法使增長智慧。
上人有提到"人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靈山塔,而靈山的道場再多遠呢?當下即是。"把握當下,時時多用心,我們隨時都在靈山的道場。
在昨天說到"要如何守護我們每一念虔誠的心?"我認為只要做好本分事,把握當下,我們的虔誠心就已經守護到了,當然若可以再將我們的心化為慈悲去行善會更好。
正因為秒秒護住自己的心念不容易,所以需要彼此互相提醒,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情感的培養也在其中增長
今天上人提到"人生而不公平,唯獨經歷生老病死大家都一樣",我覺得正是這份不公平,讓我們看見不同的人生經歷,並從中學習,生活也因為不公平而有著豐富的色彩。
當然還是會有羨慕、嫉妒的情緒所在,因為人有慾望,別人擁有的還是希望自己也可以擁有,但些許的羨慕與嫉妒也沒什麼不好,只要不被這些情緒給吞噬,可以為生活添加一些樂趣。

嫺:我記得小時候都常常跟爸媽吵著"不公平"。為什麼哥哥有,我沒有。但是人人其實也生而平等,都要歷經生老病死,而且內心有都有個靈山塔。
可是各自能不能接觸佛法,就不一定了。又能不能虔誠禮拜經典,也是要看因緣,也要自己虔誠。就如上人所說,要有六成就。就像我們開始每天在早晨相聚,也是因為這個時間是最適當的時刻,可以專心地聆聽上人法語,可以互相鼓勵,不會被其他事務打擾。所以還真的是要感恩彼此。
讓我想到第一天早上,我以為只有我一個,發起者奕亘好像無聲無息,也是會覺得不知道能否持續,但是後來有其他人分享,就覺得很安心。也看到 琿 學長說,還是要持續,就更覺得自己也要努力。總之很感恩~~
上人也說,「我們要用最虔誠的心,來禮經,字字都好像我們念過了一字,拜過了一字,就好像向前一步一樣,要步步精進,字字珠璣,每一個字都可以入我們的心。
我們每一禮一拜,我們都好像再進一步,所以禮經如行向靈山會,我們禮經就好像我們開步走,我們禮一拜就是進一步,向著靈山會愈來愈接近,這就是,要有這種觀想。」
我們每一天薰法,也是在一步步像著靈山會中前進,究竟涅槃。讀書、做志工也都是如此,持續往前,步步踏實地走著,也不可能漏掉一步嘛,這樣就能到達我們想要的終點。
@愷 秒秒都護著自己的心念,真是不容易!!讚嘆!!
再去幫助別人,更好!! 這很像是上人說的要轉小為大。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這樣來解釋,我們不是只有要自己修而已,更重要引導人人走上菩薩道。
@瑄 我可以想像那個畫面。那種想要大喊,"別吵了。沒看到我在忙嗎?"
真的是我們想要做的事情,也不一定容易。要很珍惜可以做的時間空間與人間。
不過說不定這些外力干擾,也是一種護道場。XD搞不好是為了幫助我們的~~
昨天我開車去上班的路上,前面在不同的線道中分別都有好多台車都開很慢,搞得我快瘋了。但這幾天早上薰法,不是都說要虔誠感恩什麼的,我莫名就在想,"啊!搞不好這個是要讓我慢一點,不然我可能會出車禍!是佛菩薩要來保佑我的啦!!"這樣子想一想,就不覺得煩躁,當然幸好也沒遲到。XD
上人最後說,求法莫遠求。而且自己內心的這個靈山塔最好修。
我們修行聞法,也不是為了要走上西方極樂世界(其他宗派可能如此說),而是要修自己的內心。是要讓除自己的習氣,讓內心佛性顯現

瑄:今天提到了六成就,之前常常在說感恩大家的成就,但不知道每一次的成就其實是如此殊勝以及如此的不容易。特別對  上人提到時間的部分很有感觸:
我們現在在這裡,也有「時成就」,每天的這個時刻,就是最適當的時刻,因為這個時間,不會有人來找我,不會中途打斷我要說話的時間,所以這個時間,屬於我最完整的時間。
其實每天在看病人的時候常常會被各式各樣的原因打斷,例如上一個病人還有問題想要問、助理來說有醫院其他處室打電話找你、intern有問題、要進去手術室幫忙拍照、各種老師突然找你、行政上的工作來找你。剛接任科內工作時,內心的陰暗面就會浮現:『就不能好好讓我看個病人了嗎!』雖然現在已能做很好的心態調適,但現在想想,能不被打斷治療的病人應該只有2/3。愈了解愈能體會傳法與聞法的不易,感恩早上有這個最適當的時刻,能聆聽佛法,步步邁進。
@嫺 剛開始奕亘邀約時,我最擔心的也是如何持續的問題。不過經過第一天後,這個擔心瞬間消逝了,與大家以法相會的感覺真的很好,感恩有大家。

琿:才聽師伯分享說佛陀成道第一句話就說人間是苦,今天再聽上人解釋一次,但這麼苦的人間也才短短幾年,對應天堂,我們的時間是精要,可以體會到生老病死是苦,可以把握六成就接觸佛法,然後經是道,經中的法句,一字一字也是精要,其實聽到後面很開心,現今社會都求效率,在人間獲得 上人傳精要的法在精要的時間,每天也可以看到大家精要的分享,然後我今天也有往前走一步  充實我精要的人生 哈

亘:實在很慚愧 今天早上貪睡就睡晚了 沒有跟大家一起分享到 上人今天提到六成就 我們今天能聚在一起也是六成就 這輩子有幸可以聽聞佛法也需要六成就 而六成就要全部滿足其實非常困難 像早上我就沒有時成就了...所有事情都是因緣和合而來 缺一就什麼也沒有 但很感恩大家都有準時起來 看到你們的分享 會讓我很感動 因為大家不是把薰法香當成交差 而是真的有去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有個故事說過 一輩子能聽聞佛法 就像是一隻汪洋大海中的海龜 牠游啊游 游到水面上 剛好有一塊木板 上面破了一個小洞 而海龜的頭剛好就穿過那片木板 來形容能聞法 是多麼不容易 而且難以想像的 但我們很少思考到這個 因為求法實在太方便了 打開電腦 上人就到我們家 但也因為這樣 有時候感恩與虔誠的心就會失去 甚至對法不敬 沒有想到在佛陀的時代 那個國家竟然有三萬人 連佛陀的名字 連法都完全沒聽到 更不要說我們生活的台灣了 有太多人沒有機會接觸佛法 甚至還毀謗佛法 台灣以外的其他國家 更是沒有機會接觸 所以自己真的要很知足 要很感恩 希望以後還是可以準時晨鐘起薰法香 珍惜每一個六成就和合的因緣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四 3月 01, 2018 12:00 pm

1/3/2018(四)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fEDms3jVmY&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4

嫺:「初步很重要,方向也是很重要
,發心立願這就是起動,我們若沒有開始起步,不肯去走,永遠都是站在原點...」
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方向不偏差這件事情,讓我想到摺紙。摺紙一開始都常只是對準四個角之類的,可是一開始如果差一點點,做出來的誠品也都會有一些不一樣,但明明那個色紙在摺紙時,也都只差一點點而已。所以我每次摺紙都會龜毛到一種強迫症的感覺。
可是想想對自己的人生",有沒有時時都對準方向。有沒有一直虔誠向前....
上人今天提到,志心懺悔,弟子眾等,與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這個從無始以來,不只是今天,是從過去到現在,還有未來,未來,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好久喔~~會擔心自己無法走這麼久??

愷:「千里之路始於初步,方向對錯毫釐之差」。很多成功往往都是開始於踏出的第一步,我們常常發心立願;但發願容易,實踐困難,所以將願化為行動正是第一步。
慈青在進入承擔的階段時也是一樣,往往因害怕、因擔心做不到,所以無法踏出那一步。昨日幹事會議討論到幹訓營的主軸,就有提到因為現在的年輕人缺乏自信、膽怯,所以不願意承擔,而使他們願意踏出第一步,正是幹訓營想要的成效。
另外,除了踏出第一步重要外,方向也要正確。「善惡一念之間」,當我們心善時,人生是充滿希望與祥和;心惡時,我們的煩惱不斷孳生。不同的人生,只因觀念的不同或是一念偏差而步步皆錯,反之,心起善念,就能步步精進。
就像經營社團一樣,當我們辦社課、辦活動是為了辦而辦時,那我們就容易陷入迷惘,會疲乏甚至是感到厭煩;而當我們是為了啟發大家的悲心而辦時,那我們會更有那份願力去做。

瑄:今天對以下這段很有感觸:
『只要我們方向對準,我們就要認真。
不要說今天做不到,明天吧!今年沒有這個計畫,唉呀!明年再來,我現在還年輕,我要賺錢的機會,正是時候,要我去做志工,浪費時間,等我退休。這就是不認真,沒有認清楚人生的無常,沒有認清楚,我們應該要把握當下,因緣錯過,再也不可得了,』
師姑師伯常說慈青的孩子很有福,這麼年輕就可以進來慈濟。之前對這句話的體悟就是我們很早就懂的啟善念,做善事與有意義的事,所以會很有福報。不過今天聽到果園的譬喻,才明白是在說我們很早就走對了方向。但離『認真』還差得很遠。今後的目標是把握當下,認真過每一天。

琿:今天一直聽到[一],一心一次一念...等,上人提醒若要不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就要時時懺悔,其實人人皆有佛心,只不過因為太依賴六根,迷失自心,要回歸清淨,就要鍛鍊得失心不要太重。這讓我想到,以前學長姊常常要我們要回想初衷,對照自己現在做的,有沒有偏差,這真的要不時反省也就是懺悔~
我很感恩慈濟的法親,之前就算沒有常常聞法,也會在活動中,設計課程中,被提醒著,要扣緊活動還有課程的目標,這時也會提醒著我,我自己做這些事的初衷是什麼....
常聽人家說好好做人這一件事就得花一輩子,真是有感~
一心一志 一門深入
一個人學不簡單,但感恩有眾位菩薩互相提醒~

亘:「志心懺悔」,志心就包括了 要認真、要戒慎、要虔誠、要守志,這就是「志心」,我們要發心立願,我們必定要很認真,心無二念,一心一志,守住我們的弘願。
其實一直以來在發願的恆持就做的很差 常常會被境界帶著走 明明心裡很清楚這就是不對的事情 但就是會有股聲音說 沒關係啦 犯一次沒關係啦 只是一天沒做到而已啦 真的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習慣 是很恐怖的 所以為什麼初發心會不見 就是因為沒有時刻檢視提醒自己 有一點起心動念時 雖然我們沒有去做 不過 有起心動念 我們也要趕緊懺悔 我不應該有這個念頭 從念頭就不斷的斷煩惱 擦拭自己心裡的明鏡 才能真的做到志心 上人說 慈濟走過這麼多年 若不是當初那一念 方向沒有偏差 不知道今天是不是有慈濟 真的會很感慨 守好自己那一念很難 但上人一路堅持走來 給我們最好的示範 其實是做得到的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二 3月 13, 2018 9:24 am

2/3/2018(五)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sCRS70PMA&index=5&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

瑄-今天 上人說 我們的人生是無從選擇的人生,這段聽了兩三回,還是沒有領悟?有人知道為什麼是無從選擇嗎?意思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嗎?
覺得今天最有感觸的是:『發願就是要徹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好我們的心念,舉止動作一切,我們都要把我們的心淨化,淨化了我們的心,就是不求的願同樣也自得。』 從起心動念,一舉一動做起。時時都在善念、正向中。讓我想到以前三十七助道品裡說的『挑柴運水無非道 行住坐臥皆是禪 若將佛法生活化 歷歷昭然心目間』

嫺-上人說,「有所求的願,有所欲的願,有所回報的願,這種的願,實在是錯誤的願。」
我為別人而祈求的願,也是錯的願嗎?那麼我們祈求天下無災無難.....這些的願呢?這樣要怎麼區分?
上人不是說他拜經,一念虔誠,最後拜到法喜充滿。但我們無法真正感受到,是因為我們的心還有很多貪求煩惱雜念。真的,我覺得如果我比較專心沒去想有的沒的時,就比較能聽懂,也比較能體會。
但是沒關係,我們一直用心深入,就能慢慢體會,因為我們可以慢慢培養自己的善根,讓自己的慧命成長。當自己心清淨了,無明掃除,就能福智莊嚴,淨因增長。
TO瑄我覺得就是沒有方向不知道該怎麼選擇。為什麼無法,大概就是無明煩惱覆蓋吧........可以放在心裡,也許之後會再獲得解答~
「其實本來的心就是愛,本來的心,就是無窮盡的弘願,有愛心、大愛,那就是大願了。.」
本來一開始聽到上人說錯誤的願,似乎被老師罵了。哈!!總是覺得自己做錯很多,有很多無明,內心不清淨,無法體會佛的心靈風光,會懷疑自己,但其實自己是可以做得到的,內在是有弘願的,是原本就在那裡的。
就是要好好培養自己的愛心與善根。這種時候,就會覺得自己被大大的鼓勵了。
待人處事也要這樣,要相信人人內心都有愛心與弘願,只是他忘了,或者他沒注意到。我們要能度他,也要學佛陀,用時間去等待他。
今日目標: 培養一念愛心,這個願就是我們的心要清淨。在日常生活中,培養這念愛心,讓日常生活沒有錯誤。

愷-「毫釐之差善惡分途,求願無窮因不滿足」。"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是非只有一線之隔",當我們發的願是有所欲的願時,又容易起惡念;而當我們所發的願是清淨無私的願時,就會起善念。一樣分不清楚什麼樣的願是清淨無私、什麼樣的願是有所欲的願。
一念悲心就是一種願,佛陀出家、慈濟誕生、做環保、吃素、行孝、慈濟四大八法不都是源自於那一念悲心嗎?所以悲心就是我們的願力,慈青是校園的一股清流,在校園中傳善正是我們的使命。
我剛剛反覆聽了幾次,心中有愛就會自然而然去做我們發願要做的那些事,所以是不用特地去發願的。當我們特地去發願時,我們就會希望願要有所回報;當我們心中有愛時而自然而然去做,因緣到了就會有所成果。

琿-今天一開始提到發願,我們發願好像都是為了自己成就,我心想對啊 不就是這樣,後來上人說了王善人的故事,主角一善念,只是教小朋友要友善愛護昆蟲動物,卻沒想到也啟發了小朋友善根,升起愛心,回家也會孝順父母,所以城裡的人看到他皆很歡喜,最後生病,所有的功德也默默回到他身上...
我聽到這其實還有一點點想不通,但一直聽到最後,願而無願 就是宏願,突然懂了,哈 好開心。
原來發願有求已是貪,不求外緣而反求諸己,即是懺悔,要時時修正自己心行言,回歸自然,自然還有周遭人事物也會回饋,就是不求的願也會自得~
感恩這裡諸位善知識~

亘-在三十七助道品中的四如意足,第一項就是欲如意足。
《三十七助道品》偈文
欲念進慧四如意 具足圓滿道業立
欲如意足貴發願 願大志堅菩提現
念如意足在誠正 誠正信實道可證
進如意足當正勤 拔苦與樂重力行
慧如意足濟蒼生 慈悲喜捨放長情
四如意足繫一心 心淨一切國土淨
煩惱一念動三千 三千一念由心牽
毫釐之差謬千里 體解大道無量義
所以欲,本身沒有善與惡,而是我們發出的心念,導致於正或不正確的方向目標
上人所提到有所求的欲,是凡夫的貪嗔癡慾望,為自己而求,是小情小愛的欲,非修行人或菩薩的願。
修行人及菩薩的欲,是無所求,是為了成就菩提道,是為了拔苦予樂,這就是欲如意足
http://meanings.tzuchi-org.tw/讀書會/線上讀書會/三十七助道品/item/5052-三十七助道品—四如意足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二 3月 13, 2018 10:13 am

3/3/2018(六)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ms=OAFIAVgG&v=hmq73_EYzyU&mode=NORMAL&app=desktop

嫺-「我們很虔誠,不是為了自己求,為普天下眾生求,所以戒慎虔誠,我們要立志,立弘願,擴大愛,拉長情,一切都在無求中,這無求是我們心靈最高的境界。」
這好像有回答了昨天的一些疑問。
這個欲求是為了眾生,而且還要很認真的去做,虔誠的做,立志的做。
「內心若沒有好好修,外行哪有辦法?說話能夠攝受人的心,或是別人說話,我們能夠起尊重心,我們若沒有好好用功,別人不會尊重我們,我們也不會尊重人。」
嗯,當我們內心清淨有虔誠的願,自然就會顯出外行的力量,也會讓人起歡喜心與尊重心。這也讓我想到七種慢心,其中幾個就是在說人會覺得自己很厲害,或者認為自己已證得果位,未能謙虛禮讓。我覺得這種"起隨喜心",讚嘆他人所成就,不要障礙他人,這真的不容易。那需要很大的包容力與感恩心。
↑這就是我今天的目標。"什麼人在做的,有成就的,我們都讚歎,我們都不要去障礙,別人的道心,不只是不障礙,我們時時隨喜讚歎。"

琿-身心清淨 淨因增長,今天聽到上人用了好多時間解釋,也是教我們如何去除煩惱,上人說 要無得失心,無得失心就得無求。佛家講因果,有所求的心去待人接物,心念不純,不但自己煩惱,別人也會有困擾,因不純 果就不淨~說不定還有累生累世的因果,但我們都是凡夫如何真正清淨,所以上人叮嚀我們時時懺悔,也教我們一個簡單的咒語"付出無所求,感恩尊重愛" 常掛心上,念完以後還要迴向~我覺得就是落實在生活中~
其中一個境界我倒是因為思賢詩伯,慢慢浮出畫面~
慈濟人做國際賑災,常會面對很多人事時地物的問題...師伯只用虔誠心去面對,然後用智慧還有眾多好緣去布置這會場,最後用付出無所求 感恩尊重愛去迴向~
淨因增長~消除了很多不淨因 也讓我們看到那裡多了很多菩薩~
我自己覺得今天就是隨緣的功課~別講太多 直接印證今天的生活中~

瑄-感覺每次聽完,自己能偷懶的地方又少了很多。今天提到『我們修行就是要到達那分,無所求;無所求,是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呢?不是,一定要做,而且要很認真做,甚至要很謹慎做,還要虔誠做,還要立志做。既來到人間,我們對人間世事要認真,不要懵懵懂懂,糊里糊塗,這樣度過。』要達到真的好難呀!懺悔過去沒有事事認真,但想到要做到每件事都認真,那就真的是要全身心以及時間地投入,所以一定要有大志願,不然無法支撐。難怪昨天說到法從生活中體悟。
TO嫺 認同姊姊,對我來說起隨喜心很難。就剛進入慈青就一直在學,但到現在還是成效有限,只做到不輕易發脾氣。很多時候覺得做到是應該,很難第一時間稱讚他人,看來是自己的心還不夠美、把自己放的還不夠小。

愷-「心無求,無得失」、「無煩惱,自輕安」、「身心澄清,淨因增長」。當我們有所求、有得失,就容易起惡念;而當欲求愈強烈,世間愈無法詳和。
把握眼前的正念,時時刻刻守護心中的善念,將習氣消除,清淨我們的心,當然也要將這份善念度化他人。
地藏菩薩:「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盡力去度化六道眾生,脫離苦海、成就正果,直到地獄一個惡鬼都沒有,才能成就佛果,所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地藏菩薩以崇高的宏願為眾生,而慈濟、與慈青不正是在行地藏菩薩的願嗎?所以在眾生心中種下善的種子,希望這顆善的種子可以結善果,這正是"普願眾生,俱成佛道",世界也才會因此祥和。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二 3月 13, 2018 10:27 am

4/3/2018(日)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2h-jiLDqw&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7

愷-「曾經看過一套以地藏經為題材的科幻小說小說,它裡面有一段故事是地獄誕生的起源(改編自地藏經)。在地獄出現以前,有一群神一直在思考輪轉台(六道輪迴)的真理,提到了人死後進入輪迴會帶著前世的業因,每一次的輪迴業因都會積累,愈積愈多,但憑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突破這個強大的業因,且每次的轉世都會忘記前世種下的業因,因此人永遠無法得到救贖,這是不公平的。所以那群神經過多番研究,設置了一套系統去改善這種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地獄。雖然沒辦法完全消除我有的業力,但可以透過懲罰的機制(地獄)來削薄業力,剩下的業力人就可以透過修行來突破。」
晨語裡面提到了人會不斷去想如何積陰德去消除因業力所必須承受的苦難,積陰德是做善事才可以得到的,雖然幫助到人,但這是我們帶著目的(利己)去做的善事,所以我們的心還是沒有淨化,那份欲求還是存在著。這就是我們在行善時,很容易會有的錯誤,而我必須承認自己有時在做好事確實是為了自己而做的,並沒有做到清淨無私的心,當然很多時候的行善投入是真的心中無私的,所以希望透過每一次的修行可以慢慢走向清淨無私的境界。
「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煩惱重重呢?」當我們有所欲求時,心就會起煩惱,靜思語有說到「世間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內外、事理不能調和,皆源自於貪、媜、痴。欲深無底、貪無止盡。有求的意向、即必有得的心理;有得的心理,就會有失的痛苦。.......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氣力,才能滿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煩惱,便能安穩地終此一生。......所謂的煩惱、並非以人的生活物質作標準,而是以心境狀態來分別。人若不知足、就永遠處在煩惱中。......但因,心無厭足。為了多求,難免心起煩惱,增長惡業。」
當看透事務的本質時,欲求也就會減少,因為看透本質後會發現其實這個事物好像也沒什麼特別或是吸引人,欲求自然就會減少,欲求減少煩惱也就減少。但人往往都是隨著年紀增長,看過與經歷過的人事物多,所以因人生歷練夠,看透的本質也比較多,但這時的生命也即將邁入終點。當然一般人在年輕時也會偶爾看透一兩樣的本質,但還是太少了,欲求並沒有減少什麼,社會依然紛亂不已;因此才要修行、才要心中起善念,透過行善來見苦知福,當有了知足的心,欲求就會減少,煩惱也減少,社會也會漸漸平定安詳。

琿-心有求 有雜念 果然無法專心 這大概就是心有罣礙哈哈
今天只聽懂一個邏輯。
上人說提到,佛陀一開始講阿含,大家可能都聽不太懂,所以開始以權講世間法,講因緣果報,但凡夫的概念不是想著應該凈因,而是想著怎麼滅果(消災減惡厄),這不是佛陀本意...最後上人分享不要太執著空,以為空就不會有因,應該是積極走入人群,內修自己能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這才是積極的淨因滅果,就像我們積極推環保,其實就是為了大家居住環境,但最後受益可能也是自己(來生@@)...感恩~

嫺-佛陀講完華嚴,到講法華經,也是過了42年。真的很久,佛陀這樣的耐心,我每次聽到都覺得很讚嘆。我們想要完成一件事,是否能堅持著這麼久的時間??更不用說在過程中想方設法地完成自己的夢想。
我們不能堅持的原因,應該也是因為我們的夢想都是為了自己,和佛陀的願力不一樣。也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習氣太重,有太多煩惱,在成就夢想的過程裡,有太多的雜念來障礙自己。
這也讓我想到前兩天上人所說,我們不是只死一次,念念都在生滅。因為凡夫的念都是有利可求,求解脫,求利益,但卻沒有真正去了解源頭。還好我們有因緣可以認識佛法,就要趕緊修行,要趕快去除自己內心習氣,不然就會這樣不斷的輪迴。
上人今天講到心要靜到,靜寂清澄的境界。感覺是很美好的境界,希望/期許自己也能趕緊去除習氣,感受容納這般廣無邊際,靜寂清澄的境界。

瑄-『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今天聽完有一種只要照著 上人平日希望我們做的事去做,最後就可以到達靜寂清澄的境界。記得之前聽過家琿學長說 上人會說『人心淨化 社會祥和 天下無災難』這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今天聽完才更有感悟。我們不是要去求不發生這個果,而應該從因上面去著手。以前的自己做了很多事其實只為自己,因為在這個團體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一些好事,雖是不求回報的做,卻也不是發兼善天下的大願。尤其越到後來越難傳法,自己止步不前,就無法說自己所做; 因為失去了一開始的單純心,沒有持續的法水滋養,無法自度自然更無法度他。不是不走入人群,而是少了行菩薩道的力量。現在的自己雖然還是無法根除自身的習氣,但瞭解了果,就可以跟大家說不去做這份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走入人群中。


王軍 在 周三 3月 14, 2018 9:29 am 作了第 1 次修改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二 3月 13, 2018 2:06 pm

5/3/2018(一)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9OI4BFQ0A&index=8&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

愷-每個宇宙星球公轉、自轉在不同的星球上能看到不同的宇宙現象,同樣是月球、地球以及太陽自轉、公轉,在地球上卻可以看到上弦月、日全蝕…等。就像是每個人都在聞同樣的法,但每個人的體悟都不太一樣;即使是同一個人,同樣的一句法,在不同時間接觸卻有不同的感受,這就是宇宙無邊際,諸法無疆界啊。

嫺-真空妙有。是一個很好解釋,但不容易完全理解與接受的境界。佛法中對物質的看法是"無定相 ",所有的物質就是會經過成住壞空,他不會一直存在同一個形相,所以也是空。但事實上他就是一直在我們面前啊!所以又是有。到底是有還是沒有,我覺得也就是一念心而已。但是這念心要怎麼思考,什麼時候要以"一切皆空"來視之,還是要用"妙有"的想法來看待,應該就是要用智慧,而這個智慧就是我們的大圓鏡智,是人人本具,但被很多無明習氣遮蓋住了。
要好好的體會這種境界,好好的注意自己每個心念,在執著"有"的時候,要放下執著;在沉溺於"空"的時候,也要珍惜"妙有"的存在。
就像上人也說到"那分智慧,我們若沒有來將它淨化,它就會變成了知識,他知道很多,懂很多,所以知道多、懂得多,他的貪欲,貪婪的心就生起,因為真明的智慧,已經被外境迷惑了,所以將它引出去的作用,那就是「知」與「識」,所以知與識,它就會發揮,發揮那分貪婪,無邊際的貪婪。在天地萬物有多少,他貪婪的心境就有多少,"
嗯,如果沒有慈悲心,知識真的會變成一種武器。貪婪會導致人禍,我昨天跟一位同學聊天,他真的就是很聰明也有很大的抱負,但我當下真的也有著莫名的擔心。不過一時也說不上來是什麼擔心。我想應該就是上人所說這一段話,有機會一定要跟他分享!
TO愷 真的耶!就算我連續聽兩次,第一次聽和第二次聽,聽到的都不一樣。
某個部份我在想,是不是因為我們的心念都一直沒有定,無法恆持剎那,還是有很多的習氣要除。所以我們都還沒有完完全全的了解萬物真理~所以每次聽到的也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點點而已。

琿-聽到真空妙有,雖然以前就曾經聽上人解釋過,但今天聽又不一樣的感受,真空妙有是知識,妙有真空是智慧,就好比電視,以前哪可能一個動作即時連線看到轉播,那是因為人類科學知識,從無到有,發明電視還有連線的技術,但人類卻因為這妙有而貪著,可能追求更好更新,忘了他(電視)原本被發明的本意...
昨天坐學長的車去買煎包,發現副駕駛座一旦沒馬上繫安全帶會嗶嗶嗶聲警示,以前是為了提醒開車人,發明了要引擎開動若沒繫上安全帶,才會警示,現在卻可以進步到,任何一張椅子感知體溫,就會提醒繫上安全帶...現在想來,果然妙有太多,忘了繫上安全帶本來就是保護自己...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片大圓鏡,期許自己能藉由上人,能一點點慢慢擦乾淨..^^

瑄-『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中你能體會到,這分妙有真空,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呢?』是否能以生活中的得失來看呢?這一刻的得其實同時存在著失,而這一刻得下一刻也有可能失,端看你以什麼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所以才會沒有什麼好計較的。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二 3月 13, 2018 2:15 pm

6/3/2018(二)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_vnjRtitM&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9

嫺-萬物,包括人人內在都有法性,是恆久不變的。但是人類卻因著無明起或造業啊!人類為了追求名、利,為了萬物而起爭端,可是這些名利都也是相,有無常會生滅,那麼我們到底在爭的是什麼呢?
而恆有不變的法性,我們也不用爭,因為法性本具。
當然有些人因為過去造福,有很好的緣,這一生依報在一個比較容易生活的家庭、比較平順的環境,可是人人還有正報,還是會有其他因緣,或甚至自己可以創造因緣,讓自己有正報改變所謂的命運。
我們總是要好好的讓自己內在的法性顯現,培養出自己的內在的那一朵蓮花,更要投入在人群中去付出,因為那些就是我們的因緣,不然我們的法性也就是一顆不會發芽的種子而已。
https://www.facebook.com/daaitvpeople/videos/809054632616332/
大約18'00開始,誠浩學長分享了,"真的假花","假的真花"。
真花會有生滅的物相,所以也是假的。但那朵受證實胸前掛的假花,確不會生滅,就是我們想要恆持的初心,恆久不變的,不就是真的嗎?所以是假的真花~~
TO瑄 我也覺得我在為了下一世而努力~~ (哈。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有所求??)

琿-法本無法可說 ,因為法本具綿延,他就是自然,自然中萬物是法,都有因果,例如種子與花,種子如果沒有土壤雨水等等的緣,也只是種子,上人用此比喻人人本具的與佛同等的佛性,只不過,我們被不同的外緣掩蓋住原本的本性。其實聽到這,浮起一段歌詞“生從何來 死從何去 無明黯覆 果報相依“
然後心思就飄走了,回神只好再倒回重看,現在看完倒是非常感恩,以前看完沒想過再倒回去看,但現在會想知道為何會講到這,想知道因,因為要分享 哈
感恩眾好緣~祝大家日日平安

愷-在【回歸清淨本性】這本書有提到:「一念無名生三細,不明因果,習氣深重。」眾生的一念心浮動,所以起了貪、瞋、癡等無明煩惱;因習氣染濁累積很深,不明因緣果報,所以造作業緣而隨業受報。因此人要回歸清淨無染的本性,每個本性皆存在法,但若心中滿是煩惱,法就無法入心,而人也無法看見存在本性中的法。「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內修誠正信實,並且誓願斬斷心中的煩惱;外修慈悲喜捨,用清淨無私的心度化眾生。

亘-我一直對因緣循環很有興趣 去探討世間萬物 真的會發現無不都是法 所有人事時地物 都是因緣的循環 因緣果報 果報因緣 其實是很有趣的 會發現每件事情都是真空妙有 妙有中又蘊藏著真空 但愈是深入 愈會發現這些道理其實是無窮無盡的 探討不完 法性很奇妙!必定要有很多因緣和合,它這個性才能不斷存在
就像上人提到的花 前身是苗 是種子 那種子又是花產出的 所以是孰先孰後呢
誠浩學長還有說 上人希望我們做那朵永不凋零的花 一直堅持佛心師志的願

瑄-『若沒有那個因、緣,我們哪能有今天在這個地方,互相來淨化、互相來面對,產生了無量數的法;沒有你們大家要聽法,哪有我能說法呢!所以也就是互相來鞭策。聽了以後,我們就要來鞭策自己。自己來想「聞、思、修」』
感恩過去的自己與大家結了這份善緣,才能在現在有這麼多的法親一同互相分享、互相鞭策。更萬分感恩家人們一同共修的緣。因為過去的因,所以有這份依報,到目前的人生都是平安順遂。但人生路上仍有困難,這些困難就是一直還沒過去的坎,今生就是要持續聞法,讓心中開出蓮花,改變未來的正報。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三 3月 14, 2018 10:01 am

7/3/2018(三)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HbkV0oniI&index=10&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

嫺-各種人事的磨練,其實都是我們修行成佛的資糧。"我們想要覺悟,一定要經過這番好好的洗練,經過這番人事物的迷,然後才用功、才覺悟,這就是要教導我們人人,跟他一樣走過這條路,同樣也有心靈世界,也可以覺悟。"
就連螞蟻、蟲都有佛性,人只不過比那些動物多了一點微分的善。多了一點能修行懺悔造福的機會。
但是,我也可能就像上人所言,是下根器的人,聽法也這樣斷斷續續的,習氣未除,也覺得自己作自己修很好,還要去度眾生,很難。雖然沒有信疑參半,但也還是浮浮沉沉。上人也很慈悲,鼓勵我們至少做個中根機的人,這應該也是一種方便法XD。
期待自己真的是不要浪費了自己這一生的好因緣,不要辜負上人的心意, 要好好地聽聞上人"開示",努力地修行"悟入"。

亘-聽到今天的晨語真的滿感慨的 佛陀為了一大事因緣來人間 開示悟入 但眾生根基鈍劣 迷不自知 不信佛 甚至謗佛 所以一直墮落在生死中 人已經比其他動物有福很多了 因為我們聽得懂法 有辦法去發露懺悔 去造福 但人心習性之重 想起親情第一句話「我看眾生,妄得人身」實在覺得惋惜 不知道修行了多久 才能得人身 卻選擇敗壞 繼續造業 種惡因結惡果 不曉得還要承受多大的業報

琿-佛性是所有蠢動含靈(有知覺的生物)都有,就是眾生皆平等只是因業力依報,人類就是多了一點福,我們可以有機會懺悔再造福。
上人說佛陀發願度眾生,又非常慈悲體貼,知道我們根基不同,但又要鼓勵我們把握身為人的福氣,所以五時設教,用五個階段用權方便法,實真實法,希望我們能悟入。而我們有沒有好好把握呢。
上人最後希望我們若不是上根基的人,至少也要學常不輕菩薩,守好本性 尊重別人~

愷-「一切眾生佛知佛見」人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因為可以思考,所以對於佛性有機會自覺、自知;但為什麼往往都不覺、不知呢?就像昨天晨語提到的,因為我們心中有滿滿的煩惱,所以遮蔽了我們對佛性的知與覺,因此才要回歸清淨本性,讓我們的本性清淨而不染,就可以對佛性自覺、自知。
所以才會有五時設教 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 無不都是為了教育所有的眾生 應其根基來化度眾生 雖然言有權實 顯有遲速 但不管用什麼方法 都是為了那一大事因緣
上人也如同佛陀 為了順應眾生根基 從靜思妙蓮華到上人說故事 甚至是靜思語的出版 不也是用了種種方便嗎?所以我們更應該要珍惜人身 時刻要求自己 最少也要做中根基的菩薩 才不浪費得人身的因緣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三 3月 14, 2018 10:06 am

8/3/2018(四)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77wIyp3MJ8&index=11&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

琿-無量阿僧衹劫,除了有點難用手機選字,也是有點難懂的數學題,這種算法好像也不是無來由,最近看了一部電影與神同行,裡面談到地獄的時間算法也是這樣,就是說國家種族雖然不同,對另一個世界的時間算法都是不謀而合。那佛陀就是用這麼多的時間來回世間,我想著,佛陀這麼多世來,好像只有悉達多太子這一世,才有好因緣遇到有心的弟子(上中下根基)跟隨,讓他可以傳法,弟子紀錄下來,我們才有法聽,若以這樣的算法來算,我們這一增劫有因緣,無論根基或身家環境,能夠有機會聽這些道理也是有幸!
以前學理工,今天聽到數學推論很有興趣 呵呵~

嫺-"為眾生"而修行,這種事還真是不容易。
印順導師給上人的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慈濟的前面一段時日,看來是為眾生,這些日子開始鼓勵弟子聞法精進,好像是為佛教。
但我覺得好像也不完全是這樣,佛教的本質,佛陀的本懷,不就是為眾生嗎?慈濟的開端是慈善,這好像也是在談苦集滅道,那接下來的醫療教育人文,應該都蘊含很深的佛法,只是我們沒懂而已。 (剛剛花了很多時間在想這個,不過沒想通XD)
越想越覺得上人真的很厲害,(可能也是佛陀轉世),我們很有福可以遇見這為明師,感覺上人為了弟子也是勞心勞力沒有休息..........

愷-「不計較的人,就沒有是非,就能脫離那份妄想」這就讓我想到三十七助道品,三十七助道品有講道:「人生在世幾十年,何必斤斤來計較;了解自我入經藏,天堂地獄在瞬間;九孔常流不淨物,色身猶為載道器;身懷寶藏不相識,轉污染為清淨身。」其實人的生命很短暫,且無常的存在,有些人的生命可能更短;我們什麼都要計較,但生命還是會有結束的一天,我們計較的東西又帶不走,所以計較有意義嗎?
佛陀即將入滅時,阿難曾經以四事問佛,其中一問就是:「佛陀滅度後,我們要依何而住呢?」佛陀回答:「以四念處為住。」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上人講到:人本來是清淨的本性,因為一念無名而長了六粗,「有色無色皆是法,眾生皆為法所困;六根六塵蔽真心,莫使無明驢亂意;磨磚焉能做明鏡,自家寶藏善珍攝;透徹宇宙萬物理,觀法無我唯心造。」所以『六根六塵蔽真心,莫使無明驢亂意』我們的六根六塵才會被汙濁的念給遮蔽,也才會造作如此多的業。因此”回歸清淨本性”正是我們的修行目標,在走入人群、度化眾生的過程中,慢慢體悟『苦』,才會因此放下執念,透徹世間。

瑄-『這種沒有計較心,沒有煩惱心,沒有得失的心。
但是這個心都沒有的時候,那往哪個方向走?那就是成佛,成佛的方向,就是要我們把世間的事情,都全部透徹、看開,那朦朧的境界打開了,前面這條道路是正確的,菩提大直道,這麼清朗明確,要我們往這條路走,那就是菩薩道。』
最近在想一件事情,我覺得現在的我就不錯,之後變成這樣的自己就好,為什麼一定要成佛、成菩薩呢?最近科內遇到比較複雜的人事變動,就看到人人的心都不定,雖然我也可能是當事人之一,但對我來說今後的路本來就是可以選擇的,有上選自然就有下選,選了下選何嘗不能把它變上選,都只是一念心而已。瞬間覺得自己的確比別人少了很多的得失心。共修了昨天與今天的晨語以及3/1的思賢師伯分享,好像找到了一點答案,但覺得『信根』尚未成熟。看來只能持續共修、持續尋找答案了。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三 3月 14, 2018 10:15 am

9/3/2018(五)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9GLE_DiD4&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12

愷-「法無大小、高低、深淺,唯應時代生活習俗,妙法應用,在人間群體中」佛陀說法就是為了度化云云眾生,因此沒有深淺之分,所以我們常說『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慈濟的宗旨在於人間菩薩道,將佛陀的教法落實人間,引導人在生活中力行佛法,這就是人間菩薩的使命。
「時代在變,空間也在變。儘管有形的環境時刻在變異之中,但盼大家荷負如來家業、永傳慈濟法脈之修行心志,要貫徹到底!要真誠如一!」時代的變遷,我們也要隨著時代改變去因應當代的習俗去將法應用在生活中;即使傳法方法改變,但我們的意念及虔誠的心始終不變。

琿-妙法應用在人間,佛陀在世時會根據眾生根基,方便法真實法觀機逗教,所以無處不是法也無定法,要發現法就是覺,那在複雜的人間貪瞋癡污染本性,如何覺,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入人群中多見聞,發現典範,上人今天用薩爾瓦多還有四川的故事,同樣的時空裡,有人用七代電腦還不夠,但在那個國家的人民,能用初代電腦已經是高級的教育,同樣時空,有人願意長途跋涉當志工,有人則可能嫌太遠待在家,兩件事,如果不在這個團體裡,沒有上人提醒,我可能不會發現自己已經很有福,上人正是讓我在在人群中發現妙法,那就是覺 。
昨晚跟合併後的海科幹部小聚,今天聽完晨語有另一感想,覺得在善的人群中,也不必擔心自己的想法(覺)到底正不正確,因為大家信念都相同,都想為這個團體更好,所以總會有人提醒你,我們也要學習如何接受,因為我們見聞可能沒有那麼多,就像同學對現今學校的流程的見聞就比我多等等,發現這是修行(覺),彼此交流,我們也發現妙法~
所以感恩大家願意分享,我都會找空看記事本的分享^

嫺-「法,沒有高低、深淺,這就是佛陀要來教導眾生,眾生根機,佛性平等,只是根機差別而已。」人人在本質上都是平等的,只是過去生所累積的業力,造就了這一世的因緣不同、根機不同。前幾天上人都一直再提佛陀的耐心,今天則是說到"對機"。對機就是妙法。我們如何說法傳法,總是也要自己聽懂理解,然後用適當的方法去和他人分享。
同樣一台電腦在文明的世界已經快要被淘汰,但在另一個國家確是最高級。不就都是同一台電腦?然而在不同的環境確有不同的"命運"。我們在待動慈青學弟學妹,或是工作上成為主管,什麼樣的人擺在什麼樣的位置,才能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最好的能力,都能成為那個位置的"最高級品"。

亘-貪婪瞋癡無度,會迅速吞噬倫理,像是一支很好的木頭,它若長了白蟻,白蟻一直蛀蝕、一直蛀蝕,腐蝕掉了,倫理也是一樣,倫理道德,人性的本善,無不都是受貪瞋癡將它吞噬掉,這就是這叫做無明。
高中曾經參加過某個佛教團體主辦的學佛營隊輔 營隊裡面有幾位高階幹部 都是很有經驗 也長時間跟隨那位師父的人 但營隊結束後 他們的行為舉止卻是充滿貪嗔痴 臉書文章都是謾罵、批評 或把他們去吃葷食的照片po上網 真的如同一支上等木材 長了白蟻 不斷腐蝕掉倫理道德 但看到別人的同時也要自我成長 要說真的 好的 有建設性的話 也要不斷修自己的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麻雀與大象的故事 有一群在非洲的麻雀 正在水塘喝水 突然有一隻大象也想去喝水 但大象一喝 水可能就會被喝光了 所以麻雀群起攻擊 不斷去啄那隻象 結果大象還真的落荒而逃 所以上人說 我們生命不能缺內在跟外在的水 身外少不了清水 但身內更少不了法水 期盼用誠懇的心 掘心靈的清泉 洗滌貪嗔痴傲慢跟懷疑的五毒 不要輕視自己的能力 匯聚大愛 就能捍衛地球 大象雖大 敵不過小小麻雀 如地球也很大 同樣敵不過人類小小貪念 故不輕自己一念心 都要心懷尊重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三 3月 14, 2018 10:54 am

10/3/2018(六)
【靜思妙蓮華】
https://youtu.be/A3Dc0QLS2JM?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

琿-再次聽到佛陀因為眾生根基不同說方便法,一句話對自己有用那就是法。但不要執,因為本就是空,所以我們要去分析,分析的過程到最後是智慧(般若),佛法也是講求科學分析呢。例如為何天氣變化這麼劇烈,因為溫室效應,那溫室效應的原因呢...分析到最後是人類的奢華,如果大家都認識這些物質慾望到最後是環保站 是空,會開始降低慾望,那就是智慧。剛上人提到放生又殺生,般若湯(酒),薰法界(抽煙)我其實笑了出來,真的!好像常聽到類似新聞,如果我們懂得運用智慧判斷,酒哪是智慧湯,它根本會讓你喪失意識,上人最後是提醒,我們之所以懂得判斷,那是因為我們在人群中互相學習妙法,法要不吝分享,就像航空公司放靜思語一樣~感恩大家今天法分享

瑄-萬法同源,一理通透萬理生。在學易的過程中,不斷與我熟知的佛法以及最近共修的內容做應證;同理,在法華經與 上人的身教、言教中不段與我新學的易理做應證。
在四川的老菩薩說:『原來佛法能實行在人群中,講人家聽得懂的,指引人家做得到的,這就是真正的佛法。』想起當初剛進來當慈青時,最令我感到歡喜受用的就是人人口說好話、發自真心毫不吝嗇地讚揚以及當時提倡的『克己復禮』。這種生活化的內修,真的很契合我的心。就如這位老菩薩的讚嘆,生活中可以用得到、聽得懂的、可以行在人群中的才是真正的佛法。猶記得那時聽到 上人說:『假久也成真』,想起現在自己在待人接物上開闊的心胸,是經過十年積累而來的,還自大的以為現在的自己就很好,的確該懺悔,已經很久很久沒有想到當初剛進來時的那念感動了。
『不是獨善其身,必定要兼利他人,我們同一個道場在修行,十方的人來,各人不同的習氣,我們就是藉著,各人生活不同的習氣,常住在一起,我們就要學,學如何能包容。』『我們能將我們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這個心量開闊,自然我們就能夠,慈悲喜捨,慈濟入人群菩薩道中,內外相應,這樣我們才能談,《妙法蓮華經》。』而今天在易經中將要提到『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突然間覺得前陣子的自己的庸人自擾,為眾生、道濟天下其實就是將自己所學、所得反饋在人群中,盡己所能的去做,做自己可以做的事,對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一念虔誠祝福的心。之前是自己障礙自己了,努力達到說自己所做、做自己所說,言行合一即可。
感恩眾位善知識,最近早上都比較早需要出門,雖然沒辦法做到跟大家一起在早上分享,但看了大家的心得體悟都受用良多。

嫺-要先來懺悔一下,今天早上身體不太舒服,就多躺了一下,然後就聽到上人說"要不懈怠""不退轉"。但這樣也要來鼓勵自己,雖然懈怠了,至少還是有來聞法,沒有退轉。
"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習氣,大家共住在一起,這就是我們一個很好的道場,所以我們要很知足,""我們能將我們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這個心量開闊,自然我們就能夠,慈悲喜捨,慈濟入人群菩薩道中,內外相應,這樣我們才能談,《妙法蓮華經》。"
能夠共聚在同樣一個社團、同一個區、同一個團體中,真的就是很不容易的因緣,就像是不同的人因各自的因緣來到了靈鷲山,而這些人都是菩薩(人人佛性本具)。
人與人的互動都是讓我們修行的機會,說來也是菩薩示現讓我們學習。所以如果遇到人我是非,就像是靜思語所說,"是非當教育",當我們讓自己心量更開闊地來接受這些人事物,自然就更能入人群行菩薩道,不然我們一定就會很苦。
上人也說"法無大小、高低、深淺,其實一句,你若聽得懂,人生的觀念就能轉變。"這聽了十三天的法,最大的受益也還是自己。每天每天都能夠用比較歡喜的心去面對所有的事情,遇到塞車也想,"搞不好是菩薩讓我慢一點不要出車禍";遇到奇怪的家長也想,"我的家庭真是幸福";連有點囉嗦的主管,這幾天看起來都親切多了。就像上人所說,"....妙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用在我們接物待人之間,我們自然就沒有,人我是非、煩惱,這樣站在我們的心裡,污染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起惑造業。"
因為聽法能跟大家共聚,能讓自己內心清淨,能讓我們"未生惡不生,已生惡令斷"。真的是太感恩了

愷-「各人生活不同的習氣,常住在一起,我們就學如何包容;一分不好的臉色給我們看,我們要學會感恩;一句很不好聽的話,我們要學會善解」最近我們系的研究所要辦畢業旅行,因為總共四個班級,所以討論也比較多。在籌備的過程中,因為大家彼此缺乏了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所以產生了很多抱怨、爭吵等負面的情緒與言語,一個開開心心的畢旅在還沒到來前就已經把大家搞得烏煙瘴氣。其實只要人與人相處多一點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是非就會少,煩惱也會少,這也是最近一件讓我感觸很深的一件事。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三 3月 14, 2018 11:07 am

11/3/2018(日)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GGBJ12BRE&index=14&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

琿-妙法如藥能療眾生,世間萬物都能說法,一個農藥罐,就能說明沒有一種藥能徹底壓制病害,久了都會有抗藥性,人心更是如此,一切皆由無明起。佛陀教我們了解世間三理四相,生理(生老病死)心理(生住異滅)物理(成住壞空),先找到道理才能調和對治,佛陀說了很多方法讓我們可以運用,這裡說到凡夫無明生生滅滅,除了佛陀是一切的大醫王,醫生只有一個,還需要很多菩薩像護理師一樣幫忙護念,看到這,突然發現,我們常稱彼此為菩薩,以為是成就他人,但卻是守護自己,回想起來師姑師伯總是在關鍵時刻提醒我們,然後護理師跟現在一樣,不時需要去研習上課,除了聽資深護理師(學長姐 師姑伯)分享,有時要請專業講師(精舍師父),那上人是不是就像總醫師一樣,幫佛陀大醫王教大家治病的行政流程,想到這裡就覺得好有趣 哈~
上人還是提醒我們,妙法在人群中,因為菩薩也在人群中~
感恩眾位菩薩呀~

愷-在濁惡的時世,我們自己須先自身清淨,若我們的這一念心偏了,自然就會天時不調、地利不調、氣象紛亂,最後造成四大不調。我覺得這就回歸到我們的悲心,像是做環保、行善,這些行為減少了社會的紛爭、大自然的破壞,四大不調也就會減少;因此上人提到「法」是在這濁惡時世的靈方妙藥,「法入心,法入行」正是妙藥真正發揮效果的時候,所以我們身為慈青不要忘記自己身為校園的清流。「唯諸佛菩薩願力,倒駕慈航來回人間」雖然希望諸佛菩薩投入人間,但我們慈青、慈濟也可以行佛與菩薩的願來度化眾生。

嫺-一念心的偏差,是造成人禍,而人禍造成天災。想想也是,我們多用了一張紙,N次後造成了樹木被砍,N年後,造成土石流。唯有法才能治療人的無明。以往都認為那是佛陀、是高僧才能做到的事情。但上人說,"你發心,你在付出,人人都是菩薩。"又說"人人菩薩,都是接受到佛陀的教法,我們大家用這個法應世,應機去付出。"當我們去幫助偏鄉的孩子,去安養院跟爺爺奶奶互動,一定都會根據服務的對象而用不同的方式來付出,就是"應機"。
聽法華經,有時候覺得很難,那種境界感覺很遠(靜寂清澄,真空妙有...),但有時也覺得很簡單,我用不同的方法來跟不同的人互動,讓人起歡喜心,也就是在做菩薩,是在調和人心。
所以,也實在感恩身邊的各位菩薩,守護在我的身旁。(鞠躬敬禮~)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三 3月 14, 2018 11:13 am

12/3/2018(一)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mpLQ4h3UQ&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15

琿-尊佛遺教,今天講到如是我聞,沒想到這是佛陀要求在入滅後,弟子集結開示筆記時,要寫的經頭詩,主要要跟那時外道所傳分別。阿難是佛陀侍者,雖然非常歡喜,但也顧慮很多,怕自己能力不夠 怕別人以為他攀緣...,開出三條件(佛經再講一次 不穿佛穿過的衣服 吃飯不跟佛太近),懂得分寸 (感覺現在社會跟長官相處應該也是這樣比較好...至少吃飯時別靠太近@@)
佛要入滅前,阿難向佛請示,該以誰為師「以戒為師」;該以何為住「以四念處為住」;不守戒規比丘「大家要慈悲勸導,真的沒法就默擯吧」
真的很巧,昨天精進,精舍師父才幫我們複習一下四念處(觀身不淨 觀受是古苦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今天聽到這是佛陀覺得很重要的事! 覺得一切都是好因緣 感恩大家
TO嫺 的確呢...經過昨天精舍師父說上人最近的狀況,今天聽來頗有感觸。
我對默擯其實也有疑惑,之前導讀時也有讀到這段,也看了一些資料,那時我是跟師姑師伯分享,像我真的沒有佛陀或阿難有32相...我還是會遇到跟我磁場不合的人 哈,就算我能同理他,但說再多可能也是雙方煩惱,但好在,我們法親很多所以現在推動法親關懷,總會有人跟他是磁場相近的。畢竟佛陀不在了,沒有人可以及的上佛陀智慧應對,所以那時指的可能不是整個僧團默擯這個比丘,是人對人~ 大概就是人群中有妙法@@

嫺-我今天看這一段有點心酸酸。大自然的法則啊,有天上人也將離我們而去。記得上人剛開始說法華經時,一直擔心自己說不完,但是最近好像又比較有信心。然而上人年歲亦高,身體總是無法像過往那樣,我們似乎也都在慢慢要接受這件事,要心自然平靜。(這多難啊~~~~)
關於"默擯之"。其實我從以前就一直不太能理解why?畢竟佛陀不是想要廣度眾生,怎麼感覺是放棄了一個人呢? 也許這也是一種法門,就像貧婆是被阿難度化的,而不是佛陀。但佛陀也一直用種種方法、種種譬喻來引導眾生修行,這兩者之間的取捨,要以什麼為準呢? 我一直還沒找到答案~~(我真的常常去想這種很無聊的問題。)
總之,我們能聽聞佛法真的很不容易,需要很多人共同成就,要感恩阿難,感恩舍利弗來勸說,感恩阿那律的提醒,這些都值得感恩!!

亘-佛陀說要以戒為師 其實真的要做到很不容易 因為生活中有太多的考驗了 何況慈濟還有十戒 五戒或許還可以 十戒要每一條做好我也還做不到 有時候一不小心就超速了...但守戒也很容易 只要有很堅定的信念 不論如何都要做到的堅持 自然可以守戒 而且由戒生定 由定生慧 最後得到智慧 都是從戒開始
2500年前佛陀對待惡性比丘的方法是默擯 每個人的根性不同 就連佛陀都無法照顧每一位比丘的心 何況是現在科技進步的時代 曾經有人責怪上人管不好自己的弟子 其實上人的弟子這麼多人 只要一人一個習氣 10萬個弟子就是十萬個習氣 怎麼可能全部照顧到 所以弟子要自己做好 穿上柔和忍辱衣 就代表慈濟 說與行要合一 要做人品典範 社會棟樑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三 3月 14, 2018 11:19 am

13/3/2018(二)
【靜思妙蓮華】
https://youtu.be/j5m9HG9aaIQ?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

琿-集結佛教經典,今天講的境界,很像前幾年很多師姑師伯回精舍整理上人講過的經典,故事裡天王請迦葉尊者為了未來眾生護法集法,召集很多大神通尊者一起在畢缽羅窟集結所見所聞的佛法,但阿羅漢都入滅的話,佛法還是要人傳,所以選了阿難代表,迦葉尊者覺得阿難煩惱未斷,那時阿難本可以得證四果羅漢,但作為佛的侍者要保有一些人情世故,才能協助佛陀接待大眾,那是阿難的慈悲。
今天就是感覺,我能理解阿難的慈悲,保有一點人情世故才能入人群,也要時刻熏習佛法才不會被眾生牽引走,跟慈濟人一樣!
今天反應鈍鈍的,感恩大家,祝大家今日美好~

嫺-今天講經典集結。但我自己卻看到這幾段很有感觸。上人先提到四念處,氣候很熱,身體流汗,不舒服的感覺,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觀身不淨、觀受是苦,"光是氣候和我們的起居,就可以感覺到這個不淨和感受,何況我們的心如果看不開,法如果不入心,人我是非佔滿了我們的心,....如果不會自我清淨,只是在生住異滅的心念中,這種人非我是,在那裡生生滅滅,多麼辛苦。"
內心的各種想法OS,都是一個道場,都在考驗自己修行的功夫。
後來又說觀法無我,到底什麼樣的善惡法。別人說的我喜歡,是順境,叫做善,別人說的我不歡喜,就是逆境叫做惡,是這樣的嗎?
對啊~什麼樣叫做順境,什麼叫做逆境?不順我的意就是逆嗎?說不定我的順境,其實是別人的逆境,那到底要以誰為準呢?? 上人說啊,要"以戒為師。"
以前認為的順境逆境,以後也要重新思考與看待。期許自己下一次遇到所謂的"逆境",也能以順境視之,是一個可以讓自己修行成長的好機會!!
另外~昨天提到的"默擯"。上人今天也有解釋。大致上跟家琿學長說的差不多,但上人有提到佛陀的內心世界,要做這個決定,也是很無奈心痛。總之,一切都是為眾生啊!!希望自己沒有冥頑不靈,沒有業重而無法接受佛法漬潤~~
感恩大家~~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三 3月 14, 2018 11:26 am

14/3/2018(三)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zZHcFFbQ-I&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17

嫺-哇!連阿難都還犯了細微的罪。而且那些罪,好似也都不是阿難刻意犯的。但是上人說,這都是警覺性不夠,就是不敬。也說這樣的無常,都是在剎那間,一定要好好收攝,好好的守好心念與規戒。
接著提到,阿難沒有注意沒有及時請佛住世。這種說話的因緣,對我而言,還真是很難拿捏。就像上人所言,要很小心,"因人、因時、因地,對什麼人要說什麼話,在這個地方是不是適當呢?這叫做因人、因時、因地,這句話你應該在那個時候說,你為什麼不說呢?你就是沒有說,所那個因緣失去了。"
最近我覺得自己話太多,說話太快,總不能在最適當的時候說話,要多等待合適的時機。但是,是不是也會等著等著錯過因緣呢?
大概真的需要三明六通才能真的明朗清楚那些界線吧。總之,佛法真的很浩瀚,即便覺得自己也總是在一點一滴進步中,但仍是有一大段的路要走,要持續精進!! 感恩大家一齊在菩薩道上向前~~

愷-今天的晨語聽到了比丘尼的緣由,也聽到了迦葉尊者提點阿難所犯的罪的故事。對於因人、因時、因地有一些感觸,在生活中或是在學校裡,有些話會因為錯過時機,就因此沒有說出口的緣分,而話語的力量往往會影響很多事,所以很多事也因此錯過而產生遺憾。今天提到的無常也是有所感觸,無常往往都是發生在剎那間,上學期發生車禍的時候,當我翻車落地的那瞬間,我的腦中只來得及蹦出一句「完了」就沒有思考或改變的機會。其實無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只是大部份的無常的影響不大,所以往往被我們忽略,但等到有重大影響的無常發生時就已經來不及了,所以上人常說「把握當下,時時多用心」就是當無常降臨時,我們不會有遺憾或後悔的心情;所以「行善、行孝不能等」,尤其是行孝更不能等,等父母不在時,想行孝也來不及了。

瑄-『迦葉尊者在大眾中,將阿難牽起來,跟他說,大家都已經心地清淨,唯有你還有少分煩惱還沒斷,何況你還犯了突吉羅罪,還是無法留在,這個清淨僧團裡,還是一樣要離開。但是阿難就說,我所犯的罪,請迦葉尊者能夠一一為我提示。』
覺得阿難尊者也很不容易,被人趕出團體,還能誠心詢問原因、懺悔己過、努力精進自己。希望自己遇事時也能有阿難尊者的心境,認真去尋找原因,進而修正自己。

琿-阿難尊者斷惑因緣。迦葉尊者說著阿難犯過的過錯,其實有些錯真的是無心,但也成了某些果,例如佛陀在世的時間少了,女眾可以出家...雖是如此,感覺迦葉尊者有意讓忘了這些無心之過的阿難想起,然後懺悔,讓他能除去這些業力得證羅漢來傳法。
想想,有時無心之過的傷害也是很大,其實要感恩有人可以在旁邊提醒。我們都要感恩接受,或許有時當下的情緒非常不穩,之後也要趕快懺悔感恩提醒,以免少了一位善知識尊者提點我們成佛之道@@
感恩諸位善知識~
時機這件事,真不知要多少的經驗累積,才能成就一點點智慧去判斷,我想,我若是阿難,聽到佛陀說他可以再住一劫(八萬四千年的幾倍),懂一些皮世壽命的我,可能也會反應不過來(眼傻)吧,也大概很難第一時間回應,這時真的會希望有經驗智慧的迦葉尊者(師姑師伯 學長姐)在旁邊 哈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五 3月 16, 2018 4:38 pm

15/3/2018(四)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_7vNqXYqWc&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18

琿-昨天才覺得伽藍尊者很像師姑師伯,今天聽到伽藍尊者對阿難這麼凶其實是要助他成就,僧團其實也都知道阿難,會犯那些缺點絕不是阿難希望的,所以大家就配合迦葉尊者演出,希望成就阿難。我想到這幾天的期初茶會,有的在籌備時,師姑師伯或學姊都會提醒一些瑣事,但一正式期初,師姑師伯就會把舞台留給同學,然後給予大大的讚賞成就慈青,我在旁邊看著,其實師姑他們才是最忙碌的人,邀約其他師姑或是學長,還有講師...
我也願意配合,感覺我就跟僧團一樣,知道慈青跟陪伴師姑的用心,雖然趕場,我就是配合成就,所以今天聽到上人在敘述僧團的用心,我卻也感覺很溫馨。

嫺-首先,就像學長說的,我們其實很多時候,都靠著很多的人在成就。我們以為被指責了,但其實也都是在成就我們更好的道業。昨天也正巧與一位學長在分享前一陣子遇到的"挑戰",那時候也覺得不被團體內的人信任,覺得受挫,雖然事後也能理解對方,但是今天聽完上人說這一段,才真正的釋懷,也才真的感恩對方。是啊~要不是當時對方的懷疑,也不會逼迫自己再去把事情流程想得更仔細,把內容做得更完整,也許真得是因為這樣,最終也才有不錯的結局。
真的是感恩身邊總是有很多大尊者,用這樣的方式來成就更好的自己!!
今天這一集,上人也還講到一段,關於如是我聞這幾個字的力量~~ XD "就如大家說,應該要怎麼樣做,有的人說,為什麼你這樣說,我覺得不是這樣,應該要這樣;沒有,這是師父說的,師父說的,我們就這麼做,道理一樣,這都是為了息諍論。"
上人在說時,我就想到我們也是這樣,也常常說"這是上人說的。"在社團裡,可能就是說"這是師姑說的""這是學長說的"。 彼此之間總是對彼此有懷疑,當然也是我們自己都還未能得到大覺悟、大智慧,還無法有足夠智慧來處理事情,所以需要尋求大智者的意見,需要"OOO說"。
然而誰才有資格成為那個說"如是我聞"的人?在佛陀那個時代,是阿難。在現代,我們所處的任何一個團體中,若要成為阿難這樣的人,就是也要很認真用功,要懂得處事圓融,最終品德圓滿。另外,我更覺得是那種要傳法說法的使命,不是為己,就像今天開示所提到的,"要成就未來(眾生)。"是為了別人啊~~
最後,我今天的收穫還有,我們修行時要斷疑,也要注意別人說的是否為真 (如是我聞 VS 阿優),更要能認真用功,進而互相成就。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一 3月 19, 2018 3:22 pm

16/3/2018(五)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lOAfaOkyQ4&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19

琿-如是我聞,居然包含那麼多意思,它也代表因緣,這個因緣就是六成就,因緣成熟就是六成就具足才有辦法講法華,上人說原本在普明寺就想講了,但那時可能覺得有為無為法大家可能還沒辦法想通這種真實法,先要有信,所以帶著我們先行經,做了很多人間事,從中體會法在人間,才繼續跟我們開示經義,感覺好不容易,像是讀研究所,要先做好多問卷還有實驗,得到一些數據,教授才有辦法指導我們理論跟數據怎麼結合,而佛陀的境界又更高,更覺得佛陀要阿難在每部經頭先提“如是我聞“還有“一時“是非常有智慧~
感恩大家一時一起共修分享~

嫺-"世間一切都要有緣,""無緣不受化。""因,如果沒有緣來會合,那就沒有作為了;有因、有緣來會合,就會變成了法體,就是有體相出來。"
很有印象的就是這一段。就像是日日聞法這件事情,上人說法是因,我自己覺得要做可能也是因,但是如果沒有這個群組的緣,我也不會這麼認真。真的要感恩~~
期待明天,可以與大家一起晨起聞法,洗滌習氣,開啟智慧!!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一 3月 19, 2018 3:26 pm

17/3/2018(六)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N0RRcicUs&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20

瑄-在一開始的時候再次說明了信的重要,從二月共修以來,一直浮現了這幾個字『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果然到今天看到了更深入的解釋。萬事萬物都有其因緣,如果相信進而瞭解,是否就能超脫這個因果呢?
『真相入心,不是只用聽的而已,所以起解入行,或者是入行起解,解與行,一定要平行,我們邊走邊了解,你光是走過去不用心,我只是走路而已,沒有看到,這樣真相,我們也無法體會。』對這段話覺得很受用,不是全部都看透了才走,而應該是邊走邊了解,相輔相成,隨時留意身邊的人事物,在眾生中修行。
『在我們現在的時空人間,都是世智辯聰』,受的教育多,不代表就一定得道。想到最近研習的內容:『人對道的體悟受資質及學養所限,無論看法或做法,總之都受到本身條件的拘限,未必能真正掌握真理。』『道也者,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道在生活中,但要做到真知力行很難。期待自己能早日到信受奉行的那一刻。

嫺-今天講到"如是"二字。如是二字,就是"信"。阿難要開始宣講佛陀所教之法,都是從"如是"二字開始,如同佛陀所說之事。如果不相信,就不會繼續坐在這裡聽。如果不相信,也不會聽完一整部經.。跟我們看書聽講,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是一樣的。一開始不相信這個作者講者,自然也不會去聽。
有信,也不一定能領略菩薩道的風光。有了信,還要去入行,要去走去做。去走去做,還要用心體察,然後能解能悟,才能真正看到菩提大道美好的風光。
這也很像我們慈青成長的過程,一開始就是覺得這個團體很好,相信這個團體,然後成為幹部,慢慢跟著去做,可是做的時候會遇到困難,如果信得不夠深,就退轉了;如果能用心思考體悟,就能事事都是讓我們變得更好的資糧。
上人也提到我們都很聰明,但是是不是知道真實道裡呢??會不會知道越多,越驕傲自大。所以佛陀「非興大教,無以調適。」因為實在是太剛強了,所以要拿出大法才有辦法來對付我們。有種覺得自己是遊戲中的大魔王,實在很糟糕,所以要拿出終極必殺技這種,才能消滅我們內心無明習氣與驕傲。
感恩大家相互提醒,相互培養彼此信心,一直一直走在菩薩道上。

琿-這幾次上人都幫我們解釋“如是“除了昨天說的因緣,也就是六成就,才有辦法開演大法,但開示在師父,悟入在弟子,悟入前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信“,佛陀開示法華前有五千人離席,有些是不夠堅信,有些可能是根基不定,跟著其他人就走... 。
我是有些感觸,這其中不是因為不信的人離席,很像以前當慈青的我,也不是因為不信,大概是不夠成熟(根基差了點),所以剛在聽上人說“解行“,真的邊做邊了解,才能有信,以前佛陀是知道自己要入滅了,根基不足的人可能沒時間去讓他了解,但現在不一樣,開頭說現在我們在同一個時空下(就是一時)共修精進,就覺得上人能跟科技結合超有智慧,要知道上人錄這集時在2013年,那時我根基可能不足><,但在2018年有好因緣才看到~感覺很神奇...
雖然是這樣,但我若不相信聞法可以讓自己成長,2018年的今天,我還是不會點連結收看。感恩大家分享~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一 3月 19, 2018 4:01 pm

18/3/2018(日)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UGRBB3Ya2o&index=21&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

愷-「已度、當度、未度」。昨天三合一有討論到要如何改善區團隊以及各校與區的一些互動,根據上學期的狀況,各校的參與度低落,區與各校、各校之間的連結也不夠堅韌,或許這就是我們在度化各校慈青做得不夠。如果說區團隊是『已度』之人,那各校慈青幹部就是『當度』之人,新生則是『未度』之人;如果各校慈青幹部沒有度化好,那他們又怎麼在未來會好好的去度化未度的新生呢?昨天大家思考的問題,今日上人就講到了我們應該要做的方向。
今日也有提到了清淨沉寂,如果我們看開了,慾望及煩惱自然就會減少。最近我因為煩惱很多事(包括系上的活動、課業、期初茶會…等),所以身體、精神特別的疲倦,因此把薰法拋到了腦後,我想這就是我虔誠的心不夠,我的信念不夠堅定,所以因此起心動念(起煩惱心,動了放棄、擺爛的念)。因此「信願行」我們相信真理、相信因果實相,堅定我們的信念,然後將這份信念化作願力,並付出行動。

琿-光是如是就包含那麼多涵義,難怪上人覺得法華講不完,我們已經知道如是~是因緣、是六成就是信,但除了信佛的教法,還要相信自己有與佛同樣的真如本性,只不過我們本性是被塵霾覆蓋...
有時候我自己會覺得,要找回自己與佛同等的本性,感覺很虛幻 也不知道實際要怎麼操作(理工腦袋),今天聽上人講那兩個小朋友的故事,小朋友心還沒有很多罣礙,一個是未來的國王,他就知道為了人民要造橋鋪路,看到佛陀(我覺得是任何一位賢能的人)知道要虔誠尊重,看著感覺好像很基本,但長越大,罣礙越多,好多事要考量,有時還會忘了虔誠尊重...
到現在我還是沒有實際的方法,只能讓自己每天薰法,然後擠出一些分享當給自己的反省,希望心裡這隻本性的猴子別跑太遠~
感恩大家

嫺-我記得我也曾經有過學長那樣的疑問,那些內心的無明塵埃,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去除,才能找回自己的本性。(好像是要用三十七助道品,這三十七種的方法。)
印象法華經序品、譬喻品後來,上人也還是會再提到這個部份。我現在自己是不會再去想,就是每天守好自己的一念心,每天用心去體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每天用心去感恩每個人的付出。
上人今天說,"我們現在修行就是要用功,如何掃除內心的塵霾,把它掃除掉,不要把我們的真如隱沒下來,自然你如果把它掃乾淨,找到了,找到了我們的本性,找到了我們的真如,找到我們心室裡面,能夠發光發亮的本性。"我默默的當下很想掃地。哈~也想到,上人說除了掃地也要掃心地,靜思語也是佛法。對於那種內在本性發光的境界,很嚮往之。有些人真的就是這樣,他也沒做什麼,但你就是覺得他整個人發光發亮,很喜歡親近。就像後來提到的兩個孩子一樣,為什麼大家看到小孩都喜歡靠近他們,因為他們很真很純,沒有太多的雜染,期許自己內在越來越如孩子一般純淨無染!! 一起加油~ 感恩:D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四 3月 22, 2018 9:13 am

19/3/2018(一)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CurqlvkM8&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22

愷-今日上人講到「耳識」要與「意識」結合,才可以將別人所說的話入心。有時候聞法心會起雜念,雖然眼睛盯著字幕、耳朵聽著上人說法,但完全不知道上人在說什麼;前面一直講到「清淨沉寂」,正因為我們的心不夠清淨,還在被五濁世塵給遮蔽,所以即使在聽法也無法專心在法上,這也代表了我們的心不夠虔誠,信念不夠堅定,所以容易起雜念。因此上人人常常說「時時要多用心」,用心於每一刻、用心於每一件事、用心於自己的信念。

琿-聞成就,今天很有趣,上人解釋為何是如是“我“聞,不是如是爾聞,先知道佛法中我只是假象,是五蘊色受想行識假合,但為了法有正統性,也是用方便法,讓大家不再分辨你我,不去想這個你是誰,但這個聞法的人我是誰,這裡的我是阿難,是每次在佛陀因緣具足下說法都跟在旁邊的人,是佛陀為了他當侍者重說20年法的人,所以大家能信服。一方面,如是若是因緣 是信,那阿難的確六成就具足,某方面我也覺得,這段解釋也是在鼓勵我們,在讀以下經文時,要把自己當作阿難,假裝自己在佛身邊,現在只是在讀之前寫的筆記,這樣一想,感覺自己的本性好像可以越來越接近阿難 哈

嫺-"如是我聞"這個我,到底是誰? 我們以為是阿難。但應該是阿難的耳朵。但真的是阿難的耳朵聽到的嗎?上人又說,如果只是單靠耳朵聽聲音,那是聽不進去的。
就像學長所說,其實這個我,可能就是指每一個人。只要我們用心聽進去了,也能說"如是我聞"。
我覺得這幾天,上人都在教導我們聞法的"工具",從信心開始,要有堅定的信心,然後現在要用耳朵來接觸聲音,用心來聽進去。
不知道該要準備什麼呢?? ~~下回分曉~~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四 3月 22, 2018 9:16 am

20/3/2018(二)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1g7BiwJ3wg&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23

琿-真如實相妙法,覺得今天講的概念很廣, 先是提到佛陀前面講的法是隨因緣,後面講的是般若是空,又提到妙有真空真空妙有,最後講到如願的故事。其實我們都是因五蘊與外緣假合而成,是假我,看破五蘊就又會現出真我,就像如願一樣, 其實內心有與佛同等本性(前世是尊佛),但就是因為這世的外緣才會做惡,只有是需要一個因緣修行就能點破開五蘊,再說阿難之所以會那麼受教,能一聞千悟,也是累世修行...
佛陀跟上人一樣鼓勵我們這些弟子,真空妙有,假我裡面有真我,也是前世修行菩薩,這世也要記得修行,基本的做到有信,說真實語,說好話,修口業~
感恩各位菩薩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四 3月 22, 2018 9:22 am

21/3/2018(三)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2oqftmP-sk&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index=24

琿-時成就,佛陀用一時代表這個講經說法的時間,為何用一時,因為時間太難計量,天人的時間,凡夫的時間,各界的時間都不一致,但如果大家時間的因緣聚合,佛陀[講者]能說跟一切眾生[聽者]能聽的時間就是一時,六成就之一 。
今天聽起來有很多名詞,因為看不太到,用聽的,若沒解釋很難馬上會意,突然感覺上人現場說,臺下的人 還有連線的師姑師伯能馬上知道意思  打字  真的很厲害,時間延最短就是念,人的一念間可以轉很多事情,可以聽法轉識再記下來,我想我自己正在練習在這半小時的每個一念。
感恩大家,今天好像又變冷了~

嫺-時間。凡夫都是在計較,當學生計較老師晚一分鐘下課,上班後計較自己加班多久,當情人計較你給我多少時間,可是時間的長或短,到底是跟什麼在相比?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因為時區不同,也都不同。我的幾點幾分,不等於你的幾點幾分,那到底要以誰為主呢?
所以佛陀說"一時",就是那一時刻。那一個佛陀可以說,而我們可以專心聽的時刻。
我從上人今天的開示中,體會不要執著在時間中,但要珍惜每一個"一時",也要留意每個一念間,就能累積成為長久的永恆。


王軍 在 周二 4月 03, 2018 8:31 am 作了第 1 次修改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2018薰法香 Empty 回復: 2018薰法香

發表 由 王軍 周四 3月 22, 2018 9:23 am

22/3/2018(四)
【靜思妙蓮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RGWLLT4y30&index=25&list=PLHNRH0kcIjStywnMbXadxmpKzptnKe-i7

琿-主成就,是六成就之一,是佛陀一大事因緣,也是我們能聽聞佛法因緣,佛陀說我們都是過去佛,現在為我們說法,希望我們不只自覺,還能覺他,覺行圓滿,那就是未來佛,佛陀是我們老師教我們三世因果,之前也在經典中看過尊他為三世教主,這裡解釋覺,是覺悟(自身)跟覺察(外境),兩個並存是覺,以前有讀過敏感度訓練,那是對周遭事物的感受,感覺跟修行很像,但覺更深入要我們去看見自身真如,外界事物本質,所以最後兩段有感,特別細看抄下來~
妄本空則不逐於妄,真本有則不迷於真。
感恩各位菩薩~

王軍
見習培訓
見習培訓


回頂端 向下

1頁(共5頁) 1, 2, 3, 4, 5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